无残留场效应晶体管引领超越硅的新技术

...

Pioneering beyond-silicon technology via residue-fre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

一场技术革命即将到来,它将改变我们使用的设备。在李英熙教授的领导下,来自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(IBS)集成纳米结构物理中心的一组研究人员公布了一项新发现,该发现可以大大改善场效应晶体管(FET)的制造。

他们的研究发表在《自然纳米技术》杂志上。

高性能场效应晶体管(FET)是下一代超硅基半导体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当器件小型化到3纳米以下时,当前的三维硅技术会受到FET性能下降的影响。

为了克服这一限制,研究人员在过去十年中研究了单原子厚(~0.7 nm)的二维(2D)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(TMDs)作为理想的场效应管平台。然而,由于无法在晶圆规模上展示集成,它们的实际应用受到限制。

一个主要问题是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残留物。传统上,聚甲基丙烯酸甲酯(PMMA)被用作设备转移的支撑支架。这种材料因在TMD表面留下绝缘残留物而臭名昭著,这通常会在转移过程中对脆弱的TMD片材产生机械损伤。

作为PMMA的替代品,其他几种聚合物如聚二甲基硅氧烷(PDMS)、聚乙烯醇(PVA)、聚苯乙烯(PS)、聚碳酸酯(PC)、乙烯醋酸乙烯(EVA)、聚乙烯吡罗烷酮(PVP)和有机分子包括石蜡、醋酸纤维素、萘都被提议作为支撑载体。然而,在转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入残留物和机械损伤,从而导致FET性能的下降。

IBS的研究人员解决了这个问题,并通过成功利用聚丙烯碳酸酯(PPC)进行无残留物湿转移取得了有趣的突破。使用PPC不仅可以消除残留,而且可以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生产晶圆级TMD。以前制造大规模tmd的尝试经常导致在转移过程中发生的皱纹。PPC与TMD之间的弱结合亲和力不仅消除了残基,而且消除了皱褶。

该研究的第一作者Ashok Mondal先生说:“我们选择的PPC转移方法使我们能够制造厘米级的tmd。以前,TMD仅限于使用冲压方法生产,这种方法产生的薄片尺寸仅为30-40 μm。”

研究人员使用半金属Bi接触电极和单层MoS2(通过PPC方法转移)构建了FET器件。结果表明,在二硫化钼层上残留的PPC残留量小于0.08%。由于没有界面残留,该器件的欧姆接触电阻为RC ~78 Ω-µm,接近量子极限。在15k时,h-BN衬底的通断比高达1011,通断电流高达1.4 mA/µm。

这一发现是世界上首次证明了cvd生长的TMD的晶圆规模生产和转移。以这种方式生产的最先进的FET器件被发现具有远远超过先前报道值的电学特性。相信利用现有的集成电路制造技术,该技术可以很容易地实现。

该研究的共同通讯作者Chandan Biswas博士说:“希望我们在无残留PPC转移技术上的成功将鼓励其他研究人员在未来进一步开发各种TMD设备的改进。”

本文来自作者[商耘郗]投稿,不代表怀缘榴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m.hy6.cc/keji/202505-61.html

(1)

文章推荐

发表回复

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

评论列表(4条)

  • 商耘郗
    商耘郗 2025年05月16日

    我是怀缘榴的签约作者“商耘郗”!

  • 商耘郗
    商耘郗 2025年05月16日

    希望本篇文章《无残留场效应晶体管引领超越硅的新技术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
  • 商耘郗
    商耘郗 2025年05月16日

    本站[怀缘榴]内容主要涵盖:国足,欧洲杯,世界杯,篮球,欧冠,亚冠,英超,足球,综合体育

  • 商耘郗
    商耘郗 2025年05月16日

    本文概览:...

    联系我们

    邮件:怀缘榴@sina.com

    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    关注我们